南京驻外九使节烈士公墓
南京驻外九使节烈士公墓,位于南京中华门外菊花台公园内,距中华门约三公里。
目录
1 基本情况
2 主要建筑
3 光荣事迹
4 相关烈士
5 树碑立传
基本情况
南京驻外使节九烈士墓,位于南京中华门外菊花台公园内,距中华门约三公里。 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杨光泩召集领事馆领事莫介恩、朱少屏,随习领事姚竹修、杨庆寿、萧东明,主事卢秉枢和甲种学习生王恭玮7人,庄严宣布:“身为外交官员,应负保侨重责,未奉命令之前,绝不擅离职守。”
主要建筑
该墓由墓道、墓碑和九座墓冢组成。墓道由东向西折北,约百余米,原矗立于路口的写有“忠烈公园”(于右任书)的牌坊,现已无存。墓碑通高2.5米,宽2.2米;碑身高1米,宽2米,碑文为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撰写。墓冢坐北朝南,呈扇状排列,每座墓前均有祭台。墓后为菊花台主峰,有半圆形水泥护壁,地面为鹅卵石铺砌。
光荣事迹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天,日军又将魔爪伸向菲律宾,对菲律宾的机场、炮台、兵营,狂轰滥炸。15日、21日,日军又先后在南吕宋黎牙、中吕宋陵牙渊登陆,菲律宾首府马尼拉市陷于日军的大包围之中。
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杨光泩召集领事馆领事莫介恩、朱少屏,随习领事姚竹修、杨庆寿、萧东明,主事卢秉枢和甲种学习生王恭玮7人,庄严宣布:“身为外交官员,应负保侨重责,未奉命令之前,绝不擅离职守。”
1942年1月1曰凌晨,日军占领马尼拉市。1月4日,杨光泩、莫介恩、朱少屏、姚竹修、杨庆寿、萧东明、卢秉枢、王恭玮8人被扣押并软禁于菲律宾大学美术学院。不久,日军得悉领事馆销据毁账并曾在华侨中募集抗日资金送回国内,便于3月中旬提审杨光泩,以杨为国内筹款1200万菲币为由,限令在3个月内筹集2400万菲币以供“皇军”,否则将封存中国侨民的一切财产。杨光泩与其他侨领商量后,义正辞严地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15日,日军将杨光泩等8位外交使节移押至圣地亚哥炮台,囚禁于炮台地下室。在酷刑面前,杨光泩等保持了炎黄子孙的民族气节,日军恼羞成怒,于1942年1月16日下午1时左右,将遍体鳞伤的杨光泩、莫介恩、朱少屏、姚竹修、杨庆寿、萧东明、卢秉枢、王恭玮用车秘密押至华侨义山事先挖好的土坑边,枪杀后,恐其不死,又用刺刀在他们身上乱刺乱戳,然后再命令菲工以土掩盖。
相关烈士
杨光泩(1900~1942年),浙江吴兴县人,15岁入清华学堂,毕业后考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获学士学位。1923年,入普林斯顿大学,获政治经济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同任中国驻美公使馆三等秘书,后受聘为华盛顿大学和乔治城大学教授。1927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不久,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情报司副司长兼外交委员会主席委员,接办北京英文导报,创设中国法文杂志。1930年任中国驻伦敦总领事馆兼驻欧洲特派员,后改任驻国际联盟会中国情报处长。1933年,创设世界电讯社及日内瓦、巴黎等分社,并兼任皖赣湘鄂川五省外交视察专员。1935年接办大陆报馆,任总经理及总主笔。“八·一三”后奉命留居海外负责宣传工作。遇难时,年42岁。
莫介恩(1893~1942年),广东宝安人,1929年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随习领事,后升任副领事、领事。1940年12月调任驻温哥华总领事馆领事,尚未赴任即遭敌杀害。
朱少屏(1890~1942年),上海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并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创健行公学并协助于右任创办民呼、民吁、民主报,又与柳亚子等组织南社,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随孙中山先生到南京,任总统府秘书。1940年派任驻马尼拉总领事馆副领事,后升任领事。
姚竹修(1907~1942年),江苏苏州人,毕业于万国函授大学,1933年考入外交部情报司任科员,1936年任驻土耳其大使馆主事,1937年调任新加坡总领事馆随习领事,1939年调任马尼拉总领事馆随习领事。
萧东明(1906~1942年),福建福州人,1932年任外交部书记官,1939年任马尼拉总领事馆随习领事。
杨庆寿(1917~1942年),福建厦门人,毕业于黄埔军校,1941年任外交部科员,同年派任驻马尼拉总领事馆随习领事。
卢秉枢(1912~1942年),江苏东台人,南通医学院学士,曾任江苏省政府保卫会总务主任、铁道部正太路局秘书, 1934年派任驻马尼拉总领事馆主事。
王恭玮(1920~1942年),浙江奉化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士,任驻马尼拉总领事馆甲种学习生。
八烈士壮就义后的第三年,盟军攻克菲律宾,华侨抗敌会立即组织调查和发掘八烈士的遗骸,暂存华侨义山崇福堂内。1947年5月15日,旅菲各侨团组织成立了“菲律宾华侨各界礼送杨故总领事暨7位殉职馆员忠骸回国安葬筹备委员会”。7月6日,各侨团代表百余人,冒雨在华侨义山的烈士殉难处举行纪念碑奠基仪式,并于当日将八烈士忠骸移运中山街国民党驻菲总支部礼堂内。7月7日上午举行公祭后,八位烈士忠骸由中国驻菲公使等分别扶上灵车,五千多华侨热泪纵横,护送至机场,由中央航空公司C-46型专机载运,直飞祖国。
除上述八烈士外,还有一位牺牲于北婆罗洲山打根的卓还来烈士。
卓还来(1912~1945年),福建闽侯人,早年毕业干北京燕京大学,留学巴黎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后,又入伦敦大学研究国际关系,回国后任外交部一等科员,1937年任驻西贡副领事,1940年升任驻北婆罗洲山打根领事。
1942年1月19日日军占领北婆罗洲山打根,冲进中国领事馆将卓还来及其夫人、子女四口和领事馆随习领事衔主事杨登程、主事厉鼎元等人拘禁起来。1943年1月,将其转押至马都林丹集中营,卓还来与家人分押两处。卓还来一不投降,二不代日招降华人,敌人无奈,于1944年9月,又将他转押到亚庇;1945年盟军开始全面反攻后,又将他押至保佛。直至1945年7月6日临近胜利的前夕,敌人终于对卓还来下了毒手。卓还来用生命和鲜血实践了他生前的誓言:“三十功名土与尘,年华流水客中身,歼仇雪耻吾侪事,莫使前人笑后人。”
树碑立传
抗战胜利后,北婆罗洲侨胞为卓还来烈士建立了纪念碑,碑文“秉忠蹈义”四字由蒋介石亲笔题写。
为国捐躯的九烈士的遗骸,在1947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被安葬于中华门外菊花台,同时改菊花台为“忠烈公园”。
抗日外交九烈士墓,曾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82年6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拨专款重修。1983年6月九烈士墓被公布为雨花台区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时值九烈士忠骸归国安葬40周年之际,南京市各界人民群众再次举行了隆重的公祭活动。1989年1月,国家民政部向国内的九烈士亲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其英勇事迹也被编进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导的《革命烈士传》第七集。
微信扫一扫,查看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