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和村朱德故居
善和村朱德故居,人称“善和村庵下大屋”,是当年“朱德捡田螺”的村庄。
中文名 善和村朱德故居
目录
1 简介
2 故事
简介
沿乐安县省级风景区“流坑——金竹”的万银公路而行,你会看到湖坪乡的一大片蚕桑产业旅游观光园。这里桑树绿意葱葱,泉水潺潺成溪,水中走蟹游鱼,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河,河上有着一座500余年历史的古石桥,石桥连接的另一端便是当年“朱德捡田螺”的村庄——善和村。
正是田野青青时节,记者慕名来到善和村,只见炊烟袅袅,旧屋新舍相挨,宁谧祥和,小桥流水人家美景映入眼帘。村里有一栋雕龙画栋老屋,村里人称它为“善和村庵下大屋”,它便是朱德故居。
故事
走进庵下大屋,深情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听村中一位80多岁的老人给我们讲“朱德捡田螺”的故事。70余年前的1933年5月至7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在湖坪乡善和村一带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整编,即“大湖坪整编”。时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随总部驻在善和村庵下大屋。此间适逢传统端午节,没有菜肴,朱老总和直属工兵连的战士提着竹篓,有说有笑地下田去了。没用多久时间,就捡了一大竹篓田螺。会餐时,朱德看了看大家,说:“同志们,我们还少点什么?”战士们说:“酒!”朱德点点头:“是呀,没有酒怎么行呢?”说完,他在通讯员耳边轻声说了几句,通讯员笑着点了点头,马上跑到伙房,不一会儿提出一桶“酒”来,给每人倒了一碗。大家一喝,原来是茶,都笑了起来。这时,朱德说:“过去有首古诗,里面有一句说‘寒夜客来茶当酒’,看来茶是能当酒的。”战士们一边喝着,一边说:“能当,看来这比杏花村的酒足饭饱还美呢。”朱德和战士们一起边吃边聊,到午后才散去。
如今的老屋依旧完好无损,屋内还保存有多处红军标语。老人说,村里至少保存有当年红军写下的标语一百多条。全部书写在村中六栋百年老屋的大门两侧及外侧墙壁上,虽历经70多年的风雨洗礼,仍清晰可辨。其内容有“扩大民族革命战争”、“保障分田胜利”、“扩大工农武装”、“保障土地革命”、“巩固苏维埃政权”等。
听完故事,老人带我们行走在善和村中,还发现村中老屋多处门楣上,保存着色泽鲜艳的彩绘门神画。画上身穿明代服装的武士,高约70厘米,手持宝剑,神情端庄。虽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门神的色泽却始终不改。据有关专家推断,该房屋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彩绘门神亦是明代末期以前的产物。该彩绘门神的发现,对研究古代绘画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善和村,你还能参观到两个明代的建筑,一是在明代末年,为了方便村民来往,村中一寡妇穷毕生积蓄,建成的石桥风采依然。古石桥旁边,是一座建在祠堂内的古戏台,古戏台顶部的三个连接的藻井,见证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微信扫一扫,查看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