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红军纪念馆
陕甘红军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陕甘红军纪念馆占地面积4628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陕甘红军纪念馆分四部分展出:陕甘红军的创建;陕甘红军的巩固和扩大;甘泉县下寺湾政治局会议;陕甘红军再造辉煌。
1931年9月,在南梁游击队接连遭受陇东军阀、苏雨生部的袭击受挫后,刘志丹来到合水县平定川倒水湾,对赵连壁、杨培盛、贾生财等率领的三支武装进行了整编,恢复了南梁游击队。10月下旬,陕北游击支队渡过黄河转战至南梁地区,在林锦庙与南梁游击队胜利会师。1932年初,在正宁县北柴桥子村部队改称“西北反帝同盟军”。2月12日,在正宁县三嘉塬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1932年12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开到陕西省旬邑县马栏镇转角村,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2团。1933年5月,在敌人向红2团和照金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之际,杜衡强令红2团南下渭华地区,遭敌重兵围追堵截,部队在终南山被打散。
1933年11月3日,陕甘边特委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召开包家寨会议,决定恢复红26军。8日,刘志丹、王泰吉在合水县莲花寺召开陕甘边红军全体军人大会,正式恢复红26军,成立第42师,下辖红3团和红4团(骑兵团),共500余人。1934年2月至5月,陕甘宁三省军阀纠集1万余人的兵力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刘志丹率领红26军主力,与各游击队配合,转至外线,-连捷,歼敌3000余人,粉碎敌人精心筹划的“围剿”。红26军不断壮大,相继组建了红1团、红2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主力达到5个团3000余人。1935年春,国民党集合4万兵力,对陕甘边和陕北两块苏区策动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红26军、红27军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连捷,敌人的第二次“围剿”被彻底粉碎,陕甘边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也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1935年7月,蒋介石调兵10万之众,亲任“西北剿匪”总司令,向陕甘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围剿”。9月,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与红26军和红27军胜利会师。9月18日,在永坪镇红25军、26军、27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11月6日,红军陕甘支队与红15军团在甘泉县象鼻子湾胜利会师后,恢复了红一方面军,下辖红1军团和红15军团。21日至24日,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红一方面军在陕西富县直罗镇全歼敌109师及106师1个团,胜利结束了陕甘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斗争。1936年2月,红军主力开始东征。3月中旬,红15军团主力编为左路军,北上威逼太原,掩护了右路军红1军团在晋南的战略行动。5月14日,中共中央提出西征战役的任务,红15军团从靖边县新城堡出发,向西北前进,相继攻占靖边、同心、安边、盐池、豫旺等县城,开辟了大片新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红15军团进驻陇东驿马关地区。1937年8月25日,陕甘红军分别编入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
1937年9月3日发生的平型关战役是红15军团改编为344旅后的第一仗,此次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红26军主力(即红15军团第78师)相继改编为:八路军344旅687团第2营和688团第2营、八路军344旅689团、八路军第4纵队第4旅、新四军第10旅(兼淮海军分区)和独立旅,在华北、华中敌后战场,英勇抗战,谱写了新的辉煌篇章。红27军主力(即红15军团第81师)改编的八路军120师直属炮兵营、辎重营奉命留守,保卫陕甘宁边区。解放战争时期,由原红26军主力发展沿革的部队进军东北,先后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和第6师、第四野战军第39军第116师和117师。由陕甘红军发展而来的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警备第1旅、警备第3旅,后来改编为第一野战军第4军第10师和第11师,在陕甘宁边区保卫战和解放大西北的征程中,浴血奋战,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2011年12月,陕甘红军纪念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微信扫一扫,查看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