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寺镇柳关烈士陵园

   柳关红军无名烈士陵园,位于监利县福田寺镇柳关以东的内荆河两岸的滩垸村、凡三村和联化村。大小墓冢一千三百七十余座,这里长眠有一万二千余名红军将士。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柳关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后方。1931年3月,国民党对洪湖苏区发动第二次反革命“围剿”时,重点进攻的是江南地区,设在那里的湘鄂西红军后方医院全部转移到了监利柳关和分盐等地。其中二、三医院设在柳关以东的内荆河两岸的滩垸村、凡三村和联化村。1931年3月至1932年9月,国民党对湘鄂西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三次反革命“围剿”,湘鄂西主力红军为了保卫根据地,辗转各地与数倍于我的敌军浴血奋战,伤亡重大。特别是1932年3月以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奉命全力争夺襄北苏区的战斗伤亡更为惨重,大批伤员转送柳关医院救治。由于医院条件极为简陋,加之缺医少药,尽管医务人员想尽了办法,每天仍有不少伤员死亡,医院组织下葬队就地掩埋烈士遗体。日复一日,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形成了这绵延十几公顷的红军墓地。
  
  柳关红军无名烈士墓地,是迄今世界上少有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保存比较好的红军无名烈士墓地。1986年,监利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在此建立了柳关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纪念碑正面镌刻着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汉生提写的“柳关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碑名。该墓地现已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监利柳关,原名柳家集,洪湖西岸的一个商业重镇。80年前,这里曾是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大后方,“红军医院”、“湘鄂西粮委会”、“造币厂”、“被服厂”、“贺龙故居”……至今残存的红色遗址,见证着那段热血燃烧的岁月。
  
  从瞿家湾往监利县方向驱车前行3公里,记者看到,一座由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汉生题名的“柳关红军无名烈士墓”,高耸在川流不息的马路边,供无数人瞻仰。
  
  1931年3月,中央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代表夏曦来到洪湖根据地,推行左倾错误路线。5月又发起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即抓“改组派”,苏区有75人被诬蔑为“改组派”而遇害。共产党员张永忠(监利县委组织部长)、柳杨景(荆门游击大队长)、刘革非(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任)等也在此遇难。
  
  “1932年,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围剿洪湖革命根据地,柳关沦陷。贺龙领导的12000余名红军官兵就牺牲在这里。”
  
  监利县博物馆馆长孙建华说,红军烈士的坟墓,集中在柳关4个村150余亩的地头,他们中除了个别领导干部已查出姓名外,绝大多数无从查考。
  
  湘鄂西大后方在柳关
  
  柳关,离洪湖水域3公里,是监利福田寺镇的一条街。镇干部柳林称,在洪湖未脱离监利县之前,瞿家湾仅是柳关的一个村。当时的洪湖革命根据地,主要以柳关为中心。
  
  “柳关红军无名烈士墓碑”前,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墓碑下,是一座无名红军合葬墓。在墓碑的周边,荷清水香。
  
  大革命时期,柳关水路通达,上通汉口,下至荆沙,是洪湖周边最为繁华的物资集散地,一个重要的关口。由此,贺龙、段德昌把柳关作为“红军战略辎重后方”。老人们说,数十年前的柳关,沟壑纵横,进出全靠小船。
  
  烈士墓旁的古街,古宅林立,但早已残败不堪。“贺龙故居”、“段德昌故居”,就隐匿在这个村子,鲜为人知。
  
  “湘鄂西省财政经理部”、“湘鄂西省互济会”……镇干部柳林说,当年,柳关就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后方,红军的许多机构都设置在这里。与此同时,“红军被服厂”,也迁到了柳关妙米墩。红二军团和红三军的许多后方机构,特别是红军第一、二、三医院也先后迁到了柳关这个古镇。
  
  烈士合葬
  
  时间,逝去了80年。
  
  柳关的红军墓,及红军留下的英雄故事,至今铭刻在老区人们心中。
  
  墓群,大多无碑,有的也早已风蚀。每逢清明,这里的人们都会插一把鲜花,以寄托哀思。
  
  1931年3月,国民党发动对洪湖苏区的第二次“围剿”,重点进攻江南地区,设在那里的湘鄂西红军后方医院,全部转移到了监利柳关和分盐等地。其中二、三医院设在柳关以东的内荆河两岸的凡三村、滩垸村和联化村等地。
  
  1931年3月和1932年9月,国民党对湘鄂西根据地连续发动进攻,湘鄂西主力红军为了保卫根据地,辗转各地与数倍于我的敌军浴血奋战,伤亡重大。
  
  特别是1932年3月以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奉命阻击,其伤亡更为惨重,大批伤员转送柳关医院救治。由于医院条件简陋,加之缺医少药,尽管医务人员想尽了办法,每天仍有不少伤员死亡,医院组织下葬队就地掩埋烈士遗体。日复一日,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形成了这总面积为150多亩的红军墓群。
  
  村民建亭收葬红军遗骨
  
  1984年,孙建华曾在柳关二家湾调查搜集党史材料。
  
  村民们说,1956年,他们修土窑,挖出了大量的尸骨。“这是红军烈士的遗骨。”老人们知道,当年,33位红军就葬在这里。
  
  村民自发出资,修建了一米多高的放置遗骨的六角形亭子,然后将这些散乱的红军遗骨集中起来,后人称之为“摆骨亭”。
  
  孙建华说,1932年10月,国民党集结10万兵力,围剿洪湖革命根据地。最终柳关失守。来不及撤退的红军和伤病员,被敌军和还乡团杀害。铲共团长雷竹山在柳关文昌宫一次就杀害了33个半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因在遇难红军中,有一名妇女宋铜贵有孕在身,后人将这个未出世的孩子,算作半个党员。红军尸体都是当地民众冒着生命危险收葬。
  
  柳关一带墓群中,掩埋的红军官兵12000人,除少数几个留下姓名外,绝大多数无从考查。
  
  柳关红军无名烈士墓地,是迄今世界上少有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保存比较好的红军无名烈士墓地。
  
  红色监利
  
  牺牲15万群众和红军
  
  监利县,鱼米之乡。
  
  1926年,在武汉学习的监利籍进步学生陈步云等,受老师董必武和陈潭秋的影响,回到老家组建了监利县第一个党组织。一年多的时间里,监利县拥有了28个党支部,成为湘鄂西革命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1928年,贺龙进入监利,领导洪湖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活动,而柳关就是贺龙曾长期工作的地方。
  
  孙建华说,土地革命时期,监利有约80万人,其中就有40万人参军参战,尤其是在监利县的柳关、毛市、周老嘴、朱河、分盐等洪湖地区,几乎全民皆“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艰苦斗争。后来,贺龙带领湘鄂西红军参加长征突围后,监利籍幸存者极少。
  
  据统计,在持续5年的革命斗争期间,监利县先后牺牲了15万名革命群众和红军。
  
  该墓地中长眠的烈士还有一部分是在根据地沦陷时,来不及转移被敌军杀害的红军伤病员。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埋葬了这些烈士,小的三、五人合葬一坑,大的数十人到百余人。另外,还有一部分是根据地肃反斗争中遇难的“改组派”。这些红军烈士除个别领导干部已查出姓名外,绝大多数无从查考。
  
  福田寺镇干部柳林说,上世纪80年代,贺龙元帅的夫人薛明,曾亲赴监利县,主持修建了“柳关红军无名烈士墓”。

微信扫一扫,查看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