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纪念馆

  抗日战争纪念馆

  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北京西南宛平城内,馆址为原宛平县政府驻地。1987年7月7日纪念馆对外开放,为8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主馆、资料中心、南北四合院3个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是国际二战博物馆协会、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秘书处所在地,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1]

  中文名称抗日战争纪念馆地理位置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宛平城内街101号占地面积35000多平方米开放时间09:00——16:30著名景点主馆、资料中心、南北四合院3个部分

  目录

  1历史前沿

  2建筑布局

  ▪建筑外观

  ▪内部设计

  3场馆组成

  ▪综合馆

  ▪人民战争馆

  ▪抗日英烈馆

  ▪半景画馆

  ▪专题展馆

  4馆藏特色

  5馆藏文物

  6所获荣誉

  7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

  ▪交通信息

  历史前沿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现占地面积3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610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2张)

  多平方米,陈列面积13590多平方米,历经1997年、2005年、2015年三次改造,实现了三次大的飞跃,现有馆藏文物近30000余件(套),其中,一级藏品117件(套)。2015年举办的“伟大胜利历史贡献”大型主题展览,以历史图片和实物为主,辅以景观、油画、雕塑、幻影成像、影视片等展示手段,全景式展现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英勇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突出表现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从建馆以来,先后推出了《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史实展》、《光辉典范——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90多个专题展览。这些专题展览不仅是基本陈列的补充和深化,而且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抗战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自1987年开馆以来,共接待了包括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内的十几个国家的政要,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万观众。先后赴日本、美国、俄罗斯、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抗战主题的专题展览,与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波兰等国家二战类博物馆签订合作协议,加强了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截至2018年10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共接待国内外观众达3300余万人次。[1]

  建筑布局

  主馆建筑突出了中国民族特色的牌坊式特点。其左侧是南北两个四合院,右侧是资料中心和办公区,为仿明、清建筑,与宛平古城风格一致,与纪念馆主馆左右映衬。

  建筑外观

  牌坊式建筑主体的正中延伸出宽42米、长39米的花岗岩台阶。台阶

  上部有敦厚的白色花岗岩栏板,左右饰有1.5米宽的垂带。台阶平台上屹立着一座4.5米高的铜铸醒狮,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雄浑气魄。整个纪念馆的外墙面,满饰白色磨光花岗石,上覆灰色琉璃瓦,在白石墙和瓦之间是一道茶色铝合金采光带。由邓小平题写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11个2米余高的镏金大字,镶嵌于纪念馆正面宽大的花岗岩石门额上。

  内部设计

  由序厅两侧的台阶,通过宽窄错落的环廊,沟通6个基本陈列展馆和半景画馆。序厅的墙面上满饰洁白的大理石,下部做出细蘑菇石的城堞,与序厅正中反映全民族抗战为主题的巨型浮雕相呼应,形成了寓意深远的主题:“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地面采用革命根据地河北省平山县的墨绿色磨光大理石,寓意着中华民族抵御外寇的精神万古长青。顶棚上15个宽大的方形藻井中,有规律地悬挂着八口仿古铜钟,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蕴蓄着警钟长鸣的深意。东西两侧通往环廊和展馆的墙壁上,镶嵌着《义勇军进行曲》和《八路军进行曲》的词曲谱。

  场馆组成

  纪念馆有抗日战争历史综合馆(3个展馆)、日军暴行馆、人民战争馆、抗日英烈馆6个主馆展厅,1个半景画馆和2个四合院临时展室。

  综合馆

  用照片、文物、油画、巨幅灯箱、文字材料展示1931年9月至1945年8

  综合馆

  综合馆(3张)

  月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史实。展馆一厅,以浮雕“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和巨幅灯箱“保卫长城”、“保卫黄河”展示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和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攻克娘子关的战斗场面,以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敌后战场的开辟状况。展馆二厅,以灯箱、照片展示抗战中期世界人民支援中国抗战,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有限攻势和敌后战场的扩大,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的情况,以及麻雀战、村落战、地道战、围困战等战例。巨幅灯箱展示的内容为大生产运动。展馆三厅,以巨幅灯箱、图片、实物、景观展示抗战后期的国际形势,正面战场后期作战,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的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展厅中“攻克松山”景观,描述了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中攻克松山、收复龙陵的场面。展厅以题为“胜利”的大屏幕资料片展示日了本无条件投降的场景,大幅灯箱“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示意图”,展示了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展厅最后一组图片为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时的情景,反映了战后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情况。

  日军暴行馆纪念馆基本陈列之一。从轰炸、抢掠、屠杀、焚烧、制造“无人区”、摧残妇孺、设立“慰安所”、虐杀劳工、实施细菌战及毒气战等方面,揭露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历史照片和文件等再现历史。时间跨度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该馆辅以大量的声、光、电等现代化陈列手段,整个陈列逼真、生动、形象,使观众如身临其境。

  人民战争馆

  展示抗战时期根据地军民灵活多样的武装斗争形式,运用现代科技手

  段,通过复制景观,再现历史。①地道战景观。地道战创始于华北平原地区。陈列采用特制的轻型仿砖材料复制出农家房屋、居室、磨盘、辘轳水井,在这些建筑下面,挖掘了构造简单的地窖,作为秘密的战斗基点。展厅内的地道战景观取材于河北冉庄。主要复制河北冉庄人民开展地道战的村落及地道。全长70米,引伸到地下,设有了望、射击、暗堡等设施。为参观方便与安全,仅有10米左右完全与当时的地道相同。②地雷战景观。地雷战是一种群众性的游击战法。敌后战场的群众就地取材,自制各种地雷,在公路、铁路、村口、家门口等处布下地雷。在陈列表现手法上,采取实物与景观相结合的方法,让观众充分了解当时的战斗场面。③水上游击队景观。水上游击战是一种利用河湖港叉海湾等有利于作战的自然条件的游击战法。在陈列表现手法上,采用电脑喷绘的“白洋淀”大型油画与当年游击队用过的木船组成“水上游击战”场景,用多媒体投影技术表现湖中船只的划动形态,配有音乐和解说词。

  抗日英烈馆

  在抗日英烈馆厅门内侧的西墙壁上,镶嵌着毛泽东“成千成万的先烈,为

  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的题词。南北两侧的墙壁上有4组浮雕:两组为抗战时期牺牲的抗日将领、爱国军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群雕;另外两组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的具体场景。馆厅东半部为半圆形的环状墙壁,由14块红色大理石碑组成。碑上镌刻着抗日战争中牺牲的296位旅级以上烈士名录,名录石碑的下面摆放着14块汉白玉书状石刻,其上镌刻着1 228名团级烈士的英名。所有石刻文字均为阴刻填金。主题雕塑“无名英烈”位于英烈馆正中。台阶上的献花台是供参观者祭奠、瞻仰英烈的地方。

  半景画馆

  以半景画、模型和实物相结合,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卢沟桥抗战的历史画面。在半景画前面设置了模型和实物,利用人视觉上的误差,巧妙地使模型、实物与画面融为一体。画馆后有声光控制室。半景画厅在中国是首创,整个半景画的建筑、陈列设计、制作均为中国自行完成。

  专题展馆

  包括“抗战时期的香港”和“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史实展”两个展馆,分布在一层主馆的左、右两侧。“抗战时期的香港”展馆,以20世纪40年代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遭受日本军国主义的蹂躏为背景,介绍了香港3年零8个月的日占时期生活及艰苦抗争;“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史实展”展馆,以历史图片资料和实物再现台湾同胞抗击侵略的光辉历史和不朽业绩。

  馆藏特色

  纪念馆“二绝”分别为“三变石”大石雕垂带和天然大理石山水画。①“三变石”大石雕垂带。位于纪念馆前大台阶上。为一对白色大垂带雕塑。用一种奇特石头雕成,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垂带自然改变为青、白、暗红3种颜色。每条垂带宽2.5米,长7米,垂带上以高浮雕形式雕出3组图案。下面图案是宝相瓶内插着8朵盛开的牡丹花,象征着以最珍贵的花朵献给在8年抗战中建立功勋的英雄儿女。垂带中部的图案是菱形,中间雕出8朵牡丹花。菱形象征着祖国的领土,8朵牡丹花象征着中华民族的8年抗战。垂带最上部,是一束缀满鲜花和绿叶的大花环,表达了对抗日英烈和无辜死难同胞的祭奠。②天然大理石山水画。镶饰在贵宾接待室北墙上。大理石画长6.5米,高1.5米,用8块磨光大理石拼成,完全利用大理石的自然纹路,组成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整个画面以浅红、暗绿为主色,杂以黄、白、灰、黑等色调。

  馆藏文物

  纪念馆的文物藏品经过10余年的收集已达1 000余件。其中29军的钢盔、老将军萧克同志的电报手稿等为文物精品。1995~1997年抗战馆扩建二期工程,征集抗战时期各类文物2 000余件,其中有抗战时期山西沦陷区的良民证,香港抗战时使用的英制猎枪,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使用的武器等。此外,还收集到各种资料、书本、图片近3 000件,其中大部分为反映抗战内容的录音、录像资料。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办公厅通过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捐赠的一批旧武器装备,由兵器专家协助鉴定挑选,分轻、重武器两类,均为抗日战争中敌我双方使用的武器。

  所获荣誉

  1992年4月被命名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1994年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

  1996年9月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7年6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1994、1998年被命名为北京市国防教育基地。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09:00——16:30,中午不休息,按规定时间提供讲解,16:00停止取票。(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重要抗战纪念日照常开放)。

  纪念馆实行免费参观。(个人凭有效证件领取参观门票,每天零散观众限量2000人,团体观众限量4000人;团体观众请提前预约,凭介绍信办理参观手续)。[2]


微信扫一扫,查看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