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93年,位于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左侧,陵园占地60多亩,分为大门、碑标、碑廊、题词、纪念碑五个部分,是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革命时期的萧宿铜灵边区西起皇藏、五柳,东依栏杆、张山,地跨津浦路两侧,临近战略要地徐州,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连接我豫东皖东北两大战略区的重要通道,亦是敌我必争的交通命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孙象涵为首的桃山爱国青年,率先建立了青年救国团。“七·七” 事变后,从淮阴回到故土桃山集的顾寒星和从延安抗大学习回乡的孙象涵,组成了桃山青年抗日自卫队。1938年5月19日,徐州、宿县沦陷。日寇到处烧杀淫掠,伪顽势力活动猖狂。桃山抗日游击队编为抗日义勇军第二总队十八大队。孙象涵带领孙云汗、薛玉标等七勇士首战官桥集,打响了边区人民抗日的第一枪。“皖南”事变后十八大队编为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五团,发展到一千四百多人。孙象涵担任九旅副旅长兼二十五团团长,沙风任副团长,团部派营长亢为德回家乡桃山集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在日寇三光政策的白色恐怖下。亢为德率兵转战于津浦路东西。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恢复了萧宿铜灵边区抗日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共萧县县委和民主政府,发动群众,铲除恶霸,减租减息。边区人民成为横跨徐州以南,宿县以北、津浦铁路东西的抗日的铜墙铁壁。萧铜边区人民抚育的第二十五团萧铜独立团和萧铜总队等子弟兵在解放战争中先后编入华东、中原野战军,参加了淮海战役、抗美援朝和入藏平叛,南征北战,屡建功勋。在艰苦奋战取得伟大胜利的过程中,我边区子弟兵为民族解放、保卫祖国先后牺牲二千二百余人。为弘扬革命先烈的高风亮节,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抚慰英灵于九泉,垂昭后昆于百世,由孙象涵等老一辈革命者共同发起并筹资兴建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于皇藏峪风景名胜之地。
地理环境
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93年,位于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左侧,陵园占地60多亩,分为大门、碑标、碑廊、题词、纪念碑五个部分,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荣誉
2013年4月,萧县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第四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微信扫一扫,查看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