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

   北高庙烈士陵园坐落于县城北关北高庙遗址上,所处古台平地隆起,孤丘独秀,形似熨斗,古称“熨斗台”为尧王长子——丹朱率众垒筑。因建在历史悠久的县城北关北高庙遗址上故而得名。
  
  北高庙烈士陵园属于山西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由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育教育基地。
  
  201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第六批新增96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位于山西省长子县赤峰市的北高庙烈士陵园入列名单。 [1]
  
  中文名 北高庙烈士陵园 类    别 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景    区 10个景点 位    于 县城北关北高庙遗址上。
  
  目录
  
  1 陵园简介
  
  2 陵园历史
  
  3 陵园景点
  
  4 获得荣誉
  
  陵园简介
  
  
  长子县北高庙烈士陵园坐落于县城北关外的北高庙遗址上。所处古台平地隆起,孤丘独秀,形似“熨斗”故称“熨斗台”,为尧王长子——丹朱率众垒筑,迄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自北宋时期起,相继在此修建祠、庙,至清末年已形成佑大的庙宇群,由于该庙坐落在古城北,地势高昂(海拔1080米),故统称为“北高庙”。
  
  全园占地60余亩,一进6院,由底至顶,石梯相砌,连为一体。这里绿树成荫,花草芳香,重修或重建有革命战争纪念馆、烈士资料陈列馆,死难烈士纪念塔、纪念堂、骨灰堂、陵墓区,历史文化长廊、牡丹园、桃花园等仿古建筑。
  
  北宋以前的“熨斗台”是上党地区官方祭天的神台,相传尧王在此祭过天,秦始皇东游时路经长子也曾在此祭过天。
  
  陵园历史
  
  1939年日本侵略军将“北高庙”顶部的“神农炎帝祠”捣毁,建起了炮楼和大小碉堡,用武力控制长子城和豫晋交通要道“白晋路”。
  
  1945年8月22日,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部队于抢占长子城,并派兵驻守“北高庙”妄图据险扼守。
  
  1945年9月13日著称于世的“上党战役”在此拉开序幕。号称“夜老虎团”的八路军386旅772团担任主攻任务,在陈庚将军的指挥下,经过五次攻击,终于在14日下午4时智破敌人堡垒。北高庙”也从此声威大震,名扬华夏。
  
  1946年元月,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缅怀先烈业绩,原中共长子县委、县民主政府于将“北高庙”辟为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铭记着2328名烈士的英名和掩埋着部分先烈的忠魂。
  
  1991年革命老前辈薄一波同志为北高庙题写了“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门匾。
  
  1995年重建了雄伟壮观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更加诏示了广大群众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成为长子的标志性建筑。
  
  1997年忠厚又修建了历史文化长廊、牡丹园、革命烈士资料陈列室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纪念馆。
  
  2000年以后又建起了党风廉政展厅。原“北高庙”的古文化遗物都迁至东院奶奶庙和吕祖阁上。
  
  2006年投资50万元扩建了牡丹园、圈设了古式围墙,改造了烈士墓区,增设了旅游景点,使烈士陵园实现了公园化管理。
  
  陵园景点
  
  陵园包括陵区、庙宇、园林三大部分。三者相辅相成、自为一体,景区共10个景点:即纪念塔、牡丹园、桃花园、莲花池、文化长廊、陈列馆、观音堂、吕祖阁、避暑苑、钓鱼湖等。
  
  “熨斗台”自北宋至今清朝末年便偌大的庙宇群,建有“炎帝祠、祖庙、观音堂、财神庙、八腊庙、公主殿、吕祖阁、子孙殿、奶奶庙、钟鼓楼、大戏台”等百余间建筑物。塑有二百多个神象,称上党第一庙。“北高庙”顶部建有一座天门,在民间至今还相传有“长子有个北高庙离天只有四指高”的说法。
  
  获得荣誉
  
  2011年3月被山西省民政厅授予《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
  
  2011年4月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
  
  2016年9月,入选第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

微信扫一扫,查看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