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烈士陵园
塔山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63年,位于塔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葫芦岛市连山区塔山乡塔山村东山岗上(战时“塔山英雄团”前沿指挥所所在地),是为纪念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距市区12公里,沈山铁路、公路在陵园南、北侧山脚蜿蜒穿过。初建于1953年,于1963年10月重建。占地1.1万平方米,园林22万平方米。1996年把烈士陵园辟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1997年被确定为“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9年被确定为“辽宁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塔山革命烈士陵园是一个以塔为主体而形成的院落,总占地面积8188平方米。这个塔址原是明朝天启年间的烽火台,当地百姓称为“东楼台”。塔山阻击战时,“东楼台”是我军前沿指挥所。战斗最激烈时,指挥所东西南三面都是战场。纪念塔建于1963年10月15日,由白色花岗岩方石砌成,水泥浇筑。塔高12.5米,塔座上方的浮雕图案为宽带束成的玫瑰花环,塔身正面的鎏金大字为陈云所题: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两侧是五星和红旗图案,塔背刻有碑文,记述了塔山战役的全过程。塔的四周有短墙,四面有台阶和甬路相通,塔前是宽阔的广场,场外是2万平方米的园林。
烈士塔原名为“塔山阻击战烈士纪念塔”,是时任国防部长的林彪所题,后林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有关部门就用水泥将纪念塔的正面全部抹平,以遮盖林的字迹,从此成为一座“无名塔”。尽管这样,人们仍然难忘这里的英烈,每年清明,来此扫墓的群众络绎不绝。直到1984年,锦西县有关领导决定为“无名塔”重新具名,遂将林彪的字迹撤下,换上陈云的题词。站在纪念塔下,总有一个铿锵的声音在耳畔回响:“人在阵地在,坚决阻击敌援兵,保证辽沈战役的胜利!”
陵园简介
陵园由牌楼、革命纪念塔、革命烈士公墓、将军墓、纪念馆等组成。进入陵园,通道两侧青松林立,一座高大的仿古牌楼雄居路口,牌楼正上方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题写的“塔山革命烈士陵园”八个大字金光夺目。
塔山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山顶,塔高12.5米,全部由花岗岩砌成,塔身为正方形石柱,象征人民军队如擎天之柱,拔地而起。左右辅以连体副碑,象征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支援和扶持。塔座正面镶有石雕花圈,以示对烈士的永远祭奠。塔顶雕有云环纹饰,象征烈士们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塔两侧上方高悬着军功章浮雕,永久记载着烈士们的丰功伟绩。塔的背面镌刻碑文,讲述了战斗经过和英雄事迹,供人们瞻仰和缅怀。塔的正面有陈云题词:“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塔基周围松柏常青。站在塔台向山下望去,八千米防线尽收眼底。
在纪念塔的前方有容纳万人的广场。广场右侧是由东野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题名的“塔山阻击战纪念馆”,翠瓦丹墙,古香古色。馆内陈列许多锦旗、奖章、图表、照片、遗物、支前用品。一幅幅塔山阻击战态势图,向人们展示了50年前我军那场“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与十倍于我之敌浴血奋战六昼夜,打退了敌人11个师兵力数十次冲锋的宏伟悲壮的战斗场面。战后34团被纵队授予“塔山英雄团”,28团被纵队授予“塔山守备英雄团”,36团被纵队授予“白台山英雄团”,纵队炮团被授予“威振敌胆”奖旗。
在纪念塔的后侧,是1997年10月由市政府投资40万元建成的革命烈士公墓——用花岗岩砌成的圆形拱墓。四周有汉白玉雕成的围栏,公墓内合葬着743位烈士的尸骨。墓前耸立一座黑色大理石纪念碑,碑的正面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题写的“塔山英烈万古流芳”八个金色大字,碑的后面镌刻着743位革命烈士的英名录。
塔山革命烈士陵园已成为国防大学的战役、战例教育基地
在纪念碑的前方分别耸立着1998年以来陆续增建的八位将军的墓碑,他们生前直接指挥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死后不约而同的留下遗嘱,把骨灰的全部或部分葬在塔山,与当年牺牲的烈士们永远在一起。这些生为塔山之虎,死做塔山之松的将军是: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副司令员胡奇才(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参谋长李福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四纵12师师长江燮元(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塔山英雄团团长焦玉山(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莫文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欧阳文(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江民风(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整个陵园,松柏苍翠,绿草如茵,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历史战役
1948年10月10日,塔山阻击战打响,中共东北野战军4纵、11纵、独立4师、6师在塔山地区阻击锦西、葫芦岛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队。经过6天6夜的浴血奋战,战胜了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国民党优势兵力,歼敌7000多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劣胜强的光辉战例。塔山阻击战为保证我军攻占锦州,乃至配合辽西歼敌,取得整个辽沈战役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文化影响
塔山革命烈士陵园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万多人,并已成为国防大学的战役、战例教育基地。近几年,美国、孟加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国军事官员相继到陵园瞻仰参观。团中央雏鹰中心每年都组织两千多名青少年到陵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96年5月,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来到烈士陵园,并为纪念馆题词:“弘扬塔山精神,加强部队建设”。同年8月,当年曾参加塔山阻击战,并担任36团通信股长的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来到烈士陵园,为纪念馆亲笔题词:“塔山精神,永放光芒”。1998年清明节,市委、市政府在塔山烈士陵园举行“纪念塔山阻击战胜利50周年暨烈士陵墓落成仪式”。中央、省、市领导和总政、沈阳军区、省军区及驻军、当年参战的广州军区第41集团军的领导都参加了纪念活动。
该陵园于1997年被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授予“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8年12月被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2007年4月被省政府重新命名为“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
历史典故
塔山并不是一座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史称塔山堡。这里距锦州30公里,距锦西12公里,周围是平缓起伏的坡地,东临渤海,西靠虹螺岘山和白台山。村东面是铁路,村中间有通往锦州的102国道。村南有一条干枯的滩河,宽约30米,叫饮马河。目前塔山乡总面积147.9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50个自然屯,总人口27500人。
史料记载:明洪武十二年,从山海关至辽阳设置驿站,塔山从此繁荣起来。驿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来往官员、商旅、文人墨客面对千里沃野、碧海蓝天、苍鹰盘旋、柳丝摇曳,无不发出感慨。清乾隆举人、户部右侍郎赵秉冲曾写诗赞曰:驿道排疏柳,行行逾塔山。村烟隔树直,林叶点霜斑。暑色峰容绚,天高海气环。片帆集风信,名利共无闲。塔山更是关内外交通的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为了防范蒙古残余势力的不断侵扰,加强辽东防御,于曹庄、汤池之北置宁远卫(今兴城),统五千户所。后又于城东五十里塔山,别置中左千户所。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建塔山城,当时城周围三里一百八十四步,高二丈五尺,设三座城门,南为海宁门,西为安平门,东为义仓门。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重修塔山城,在原基础上复又加高三尺。明清战争期间,这里曾是重要的前沿阵地,兵部尚书孙承宗曾亲自出关视察,制定防御战略。崇祯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清军攻破松山,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三月初十,锦州总兵祖大寿降清,随即皇太极命三大亲王围攻塔山、杏山;四月初八,塔山军民冒着红衣大炮的袭击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最后自焚庐舍,7000军民与城池同归于尽。
微信扫一扫,查看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