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位于徐州市,占地1200亩,经过近40年的建设,如今的淮塔园林拥有淮海战役纪念塔、淮海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碑林、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徐州国防园等五大建筑,粟裕骨灰撒放处、胡耀邦植树处、青年湖等十大景点。整个园林气势宏大、风景秀美,是一个历史内涵深刻、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色优美的革命纪念地和风景游览区。
目录
1 园林介绍
2 园林景观
3 历史文物
▪ 一级文物
▪ 二级文物
园林介绍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6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与80万国民党军主力在广阔的黄淮平原上展开殊死决战,经过65昼夜的浴血奋战,人民解放军共歼敌55.5万余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战役从根本上动摇了蒋家王朝的统治,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
为了纪念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们的革命精神,1959年中国国务院决定在江苏徐州南郊凤凰山兴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工程于1960年动工,1965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发起17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
淮塔园林自建成开放以来,先后接待了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李鹏、朱镕基、尉建行、李岚清等四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代表团、3000多万各界群众前来参观凭吊,这里先后被国务院、中宣部等部门批准为国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红色旅游景区、江苏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
园林内有烈士纪念塔、战役纪念馆、总前委群雕、徐州国防园和碑林五大主体建筑,及青年湖、青年广场、中心花坛、粟裕将军墓、胡耀邦同志植树处等景点。这里人文景观闻名遐迩,自然景观赏心悦目,粗犷和秀丽熔于一炉,雄壮与典雅汇为一体,是一处闻名全国的纪念性风景游览区,也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园林景观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坐落在徐州市南郊凤凰山东麓,高三十八点一五米,面向朝阳,巍然耸立。塔向东耸立。塔身正面,镶嵌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塔座镌刻着碑文,高度概括了
淮海战役的经过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两侧为大型浮雕,右侧是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左侧是人民群众奋勇支前的壮丽情景纪念塔由回廊角亭环抱,南北回廊内镶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江泽民、陈云、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领导人的题词和31006名烈士的英名的石碑西回廊内装贴着长45米,高3米由22块陶板拼装而成的大型陶瓷壁画决战,再现了当时气势磅礴的战斗场面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不仅是光荣历史的见证,也是激励后人的丰碑。
纪念塔碑文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十一月六日至翌年一月十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至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了伟大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胜利展开之际发动的。国民党反革命军队南线主力猥集徐、海、蚌地区,妄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屏障反动统治巢穴南京,疯狂挣扎,挽救其垂死命运。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华北的地方武装共六十余万人,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会师淮海,决战中原,以气吞山河之势,首歼海州西撤敌军劲旅于碾庄圩,继歼豫南来援重兵于双堆集,再歼徐州倾巢西逃敌军主力于永城地区。在强大的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面前,敌军四个半师先后起义。这次战役,人民解放军浴血苦战六十五昼夜,共歼灭敌军五个兵团、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计五十五万五千余人。至此,蒋匪南线精锐部队被歼净尽,江、淮、河、汉广大地区遂告解放。这一战役,连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传达战略决战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帝国主义扶植下的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直捣南京、席卷江南、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伟大军事思想的光辉体现,是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艰苦奋斗、英勇善战的结果。战役中,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敢于打大仗、打硬仗、不怕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毒气、冒风雪,涉冰河,架人桥,闯火阵,逐村逐屋激战,一沟一堡争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表现了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被解放的蒋军士兵,立即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罪行,调转枪口,杀敌立功。华东、中原、华北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全力支援,要人有人,要粮有粮;二百万民兵、民工,冒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千里远征,随军转战,对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淮海战役中,许多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烈士们的高风亮节,激励着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中奋勇前进!
英雄们的伟大业绩与日月争辉!
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淮海战役纪念馆
淮海战役纪念馆与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同时兴建,陈毅元帅题写馆标。馆内面积2800平米,陈列分正厅、序言、战役实施、人民支前、缅怀先烈五个部分,共展出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200余件,生动记述了淮海战役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历史场景。
淮海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的主题是展示淮海战役胜利的进程,揭示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陈展内容设计紧扣战争题材,精心编排,形成重点线、亮点线、故事线三条隐形主线。陈展形式设计注重复原陈列,营造战争氛围,再现历史瞬间。
纪念馆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序厅、战前形势厅、战役实施厅,二层为战役胜利厅、人民支前厅、缅怀英烈厅,全景画馆位于全馆中心。整个陈展面积达1.2万平方米,展出实物1692件,历史照片1050张,场景复原陈列9处和大量图表等辅助展品。
淮海战役纪念馆序厅
序厅——设计以古朴、庄严为基调,展示了战役的特点。通过一尊主题雕塑和巨幅浮雕墙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前仆后继,一往无前、决战决胜的英雄气概和广大人民艰苦奋斗、全力支援的奉献精神。
战前形势厅——设计以沉静、凝重为基调,交待了战役发起的背景和形势。厅内运用蜡像复原陈列展现了西柏坡与南京总统府双方最高层的决策。
战役实施厅——以热烈、豪迈为基调,反映了战役三个阶段的过程。形式设计侧重于展示空间场景化,结合战争的历史特点,充分利用蜡像、塑型、半景画、声、光、电等手段营造出紧张、激烈而又循序渐进的展厅氛围,突显战争的恢宏气势。
战役胜利厅——展厅以明快、大气为基调,艳丽的红色遍布全厅,表现胜利的伟大和喜悦。尾厅加入参与性活动,拉近了观众与历史的距离。
人民支前厅——展厅以热烈、高昂为基调,运用场景复原陈列,从八个专题表现了支前运动的轰轰烈烈,揭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革命战争规律。
缅怀先烈厅--缅怀厅以肃穆、祥和为基调,贯彻现代阳光悼念的创新思想,利用声、光、电手段,实现了使观众从对烈士的深切缅怀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和谐过渡。
淮海战役碑林
淮海战役碑林位于园林西北部,占地2万平米,由碑亭、碑墙、碑廊、碑室等组成。500多幅碑刻中汇集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墨宝,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参战部队及老将军、老战士的题咏和海内外书法名家不凡之作,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徐州国防园
位于园林南部,一期工程占地2万平米。由国防教育馆、兵器陈列场、模拟训练场、军体
活动场组成。国防教育馆内设有国防教育厅和电教厅等,五个展厅,通过大量实物、图片和高科技设施,使观众既可学习国防知识,又可亲自参加各种军体模拟活动。
陈展以近百张照片、图表、文献、实物为主,配以简略的文字说明,辅之以人物塑像、场景复原、三维幻影、缩比模型等,并采用声光电和多媒体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再现了徐州会战的情形和武器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展览以近百张照片、图表、文献、实物为主,配以简略的文字说明,辅之以人物塑像、场景复原、三维幻影、缩比模型等,并采用声光电和多媒体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再现了徐州会战的情形和武器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展以近百张照片、图表、文献、实物为主,配以简略的文字说明,辅之以人物塑像、场景复原、三维幻影、缩比模型等,并采用声光电和多媒体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再现了徐州会战的情形和武器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历史文物
一级文物
题词
1.刘少奇题词
2.朱德题词3.刘伯承题词
4.陈毅题词
5.领导人题词一本
总前委使用的通讯器材
这里展出的是总前委接受中央军委指示,指挥部队作战用的通讯器材。总前委对战役的指挥通常由刘陈邓三位常委酝酿决定,用电报、电话同粟裕、谭震林磋商实施。战况紧急时由常委临机处置,重大问题报告军委。战役期间,总前委坚决贯彻中央军委指示,民主决策,提出了许多战略性建议,有效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统筹规划各地区的后勤支前工作。一封封电报从总前委指挥部发出,及时将战场情况上传下达,为夺取战役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瑞龙的日记
这是华野后勤部长刘瑞龙的日记。从最初的鲁中南支前计划,到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总结,从地方工作会议记录,到徐州联合支前会议纪要,全面而翔实地记载了淮海战役前后九个月间的后勤和支前工作,是研究淮海战役后勤支前工作的珍贵资料。
功劳车
这是泗水县模范运输团运粮的功劳车。该运输团一次接受了6天运粮4.5万公斤的任务,结果3天就运粮5.6万公斤,提前3天超额1万公斤完成任务。战役中,共出动大小车计88.1万辆,可以从南京并排两行排到北京。一辆小车一个故事,几十万辆小车、几百万的人民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唐和恩支前用的小竹竿
这根密密麻麻刻满小字的竹竿,是特等支前功臣唐和恩使用的。唐和恩带领小车队,从他的家乡,如今的山东省莱阳县万寨乡出发,随军转战,跑遍了整个战场。每到一地他就把途经的地名刻在这根随身携带的小竹竿上,共刻下了山东、江苏、安徽等3个省88个城镇和村庄的名称,把这些地名连接起来,行程长达5000余里。这件不寻常的文物,见证了支前民工运输的艰辛,成为人民群众支前的历史缩影。
二级文物
架桥用的门板
这张布满弹痕和勇士们血迹的门板是当年架桥用的。1948年11月15日,中野三纵对宿县发起总攻。某部七连在突破西门战斗中,以勇猛神速的动作,冒着国民党军密集火力的封锁,用老百姓支援的门板、木料,在三丈多宽水深没顶的护城河上,强行架桥,使攻击部队快速通过,冲入城内,全歼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军一四八师及交警第十六总队等部1.2万余人。宿县的攻克,对切断徐蚌间联系,完成对徐州刘峙集团的战略合围具有重大意义。
解放军战士写的《枪杆诗》
华野九纵在淮海战役中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宣传鼓动工作,做到人人开口,事事鼓动,不打哑巴仗。这是八十团一营战士孙吉友写的3首枪杆诗。
黄百韬兵团指挥部的一段残墙
这是1961年淮海战役纪念馆建馆之初,从邳县碾庄原黄百韬兵团指挥部旧址截取的一段残墙。1948年11月19日我军一举突破碾庄圩,与敌展开激烈巷战,直捣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的指挥部,致使黄百韬兵团全军覆灭。砖墙上的弹痕是激战过程的真实记录。
石连生棉袍
这半截棉袍的主人是渤海一分区担架员石连生。战役中,它伴随石连生长途转送伤员,走遍了整个战场。转运途中,这件棉袍被脱下来给伤员取过暖,被撕下布片给伤员包扎过伤口,被扯出棉花给伤员擦过血污;还曾经包过主人满是血泡的脚和被冰凌划破的腿。一件崭新的长袍只剩下了破旧的半截,成为一个普通民工艰苦支前历程的见证。战后,石连生被授予特等支前功臣称号,并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大连建新公司生产炮弹的车床
战役中,建新公司全体职工克服物资紧缺、技术薄弱的困难,不分昼夜,生产炮弹。有中国保尔之称的引信厂厂长吴运铎,生产研制武器时多次负伤,仍坚持在生产第一线。据统计,建新公司共为淮海战役输送了20万发高质量的炮弹。战后,粟裕说:“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
民工墙报
这是民工的部分墙报稿。许多民工队创办了民工墙报。用白布或平滑的墙壁做报栏,自己动手编写稿件,形式简单,内容丰富。沂中担架团12连在1个月时间里,收到稿件30多篇,淄博担架团2个月出版7期民工墙报,刊登了60多篇稿件。民工墙报对丰富民工文化生活、增强民工队凝聚力、激发民工支前热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郑克的笔记本
郑克是一位为理想而战、军政兼优的团政委。29岁,广东饶平县人,曾侨居海外,华野四纵二十九团政委。郑克曾荣立一、三、四等功各一次。他重视部队思想建设,经常深入连队,总结群众经验。战斗中,他常将自己的指挥位置移到第一线,鼓舞部队士气。总攻杜聿明集团的吴楼战斗中,他亲临阵前指挥,身负重伤后坚持战斗,光荣牺牲。郑克为理想而战,信仰坚定。正如他在笔记本扉页写的那样:战斗是一种最高的快乐,只有在战斗中过活,才不辜负生命所给予的无限的才能。
微信扫一扫,查看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