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
民国二年(1913年)2月5日,贺炳炎出生于湖北省松滋市第九区刘家场一个农家。9岁丧母,11岁就给人家放牛,先后学过篾匠、杀猪、打铁等多种手艺。他秉性刚烈,每遇贫家小孩受欺,他总要挥拳相助,打抱不平。
土地革命
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追随父亲参加贺龙领导的中国
工农红军第4军,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入湘鄂西红军学校学习并任区队长,毕业后任红3军手枪大队区队长、大队长。在湘鄂西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中,曾主动率部冲入敌包围圈,接应红8师突出重围,受到总指挥部嘉奖,所部被授予“模范大队”称号。10月,随红3军从洪湖苏区突围,向湘鄂边转移。途中受命组建襄北独立团并任团长,负责护送洪湖地方干部和灾民,并掩护主力转移。他在极端艰险的情况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在运动中打击敌人,不但圆满完成了任务,而且壮大了队伍,使独立团由200余人发展到1700余人。同年底率部与红3军主力会合,先后任第22、第25、第19团团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肃反”扩大化时,曾被诬为“改组派”而遭关押。获释后任新兵大队大队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起,任沿河独立团团长、黔东独立师师长、红6师第18团团长等职。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参加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在后坪战斗中曾只身突破敌阵地,在板栗园战斗中率先冲入敌阵,被誉为“孤胆英雄”。同年11月,任红2军团第5师师长,率部参加长征。12月在瓦屋塘战斗中第6次负伤,在无麻药和止痛药的情况下,被用伐木的锔子锯掉右臂。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成立后,改任第6师师长,担任全军后卫。在过草地时,野菜被前面的部队挖光了,他亲尝百草,寻找能充饥的草根,终于带领全师走出草地。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第716团团长,
率部挺进同蒲铁路北段的宁武、神池、朔县一带,在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指挥所部取得雁门关伏击战的胜利,歼日军500余人,获国民政府通令嘉奖。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起,任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支队长、第3支队司令员、第358旅副旅长等职,率部转战冀中、冀南、冀鲁豫等地,开辟了大清河北抗日根据地。[8]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在米峪战斗中歼灭日军一个中队。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赴延安,入军事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1月,奉命率数百名干部南下,到洪湖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组建江汉军区并任司令员。
解放战争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后,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第5旅旅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29日,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10月,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榆林、沙家店、岔口、延清等战役。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在宜川战役中,果断指挥所部攻占瓦子街,及时堵住了友邻部队未能封闭的缺口,保证了战役的全胜,受到西北野战军司令部通令嘉奖。尔后出击黄龙,挺进西府,转战陇东。同年10月在荔北战役中,率部楔入国民党军防御纵深,大胆穿插分割,对战役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第1军军长,率部参加全国性战略反攻,连克三原、岐山、陇县、秦安等地。尔后进军青海,9月解放西宁后,兼任青海军区司令员。
建国之后
新中国建立后,因伤病缠身,长期接受治疗。
他有伤16处,并患有高血压、关节炎、支气管哮喘和肾脏疾病,但仍带病坚持工作。
1952年,调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军区司令员、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1955年5月,任成都军区司令员。
1959年4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是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0年7月1日,在成都病逝。
微信扫一扫,查看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