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里(1914.11.15—1999.2.3),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西吉安人。1929年参加吉安县农民暴动和工农红军,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赤卫大队中队长、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红军第二军团团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独立第三支队政治委员、第三五八旅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第三五八旅政治委员、第一军第一师政治委员、第一军副政治委员。1935年参加长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大学副政委、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军委总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石油工业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军委副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1999年2月3日在北京逝世。[2]

  中文名余秋里外文名Yu Qiuli别名狗娃子;独臂将军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省庐陵(今吉安)县敦厚镇坪里村出生日期1914年(甲寅年)11月15日逝世日期1999年(己卯年)2月3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抗日红军大学、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参加长征、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

  参加保卫延安、西北三战三捷、出击陇东、收复三边等战役战斗。

  参加围攻榆林、沙家店、清涧等战役战斗。

  互教互学的练兵方法。

  大庆石油会战。代表作品《余秋里回忆录》军衔中将(1955年)

  
  早年经历

  民国三年(1914年)11月15日,余秋里生于江西省庐陵(今吉安)县敦厚镇坪里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入村私塾读书两年,粗识文墨,有善心,常为老人揉背。[2-3]

  土地革命

  民国十八年(1929年),余秋里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民国十八年(1929年),余秋里参加江西省吉安县农民暴动,后任吉安赤卫队大队战士、分队长、

  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余秋里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在吉安永阳军事部工作。在横江渡以西的七里坪战斗中头部负重伤。[3]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余秋里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曾在红军大学第四分校学习,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四分校二连指导员,参加湘赣苏区反“围剿”作战。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8月,余秋里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时,任军团政治保卫队队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余秋里红2军团第6师第18团总支书记、政治委员,参加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参加长征。在长征中,曾率部担任红2军团前卫,在贵州威宁县则章坝掩护军团西进的战斗中负重伤,仍坚持北上,中途截去左臂。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余秋里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后转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2][4]

  抗日战争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起,余秋里任中共中央直属政治处副主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八路军第120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120师独立第三支队政治委员。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余秋里率120师独立第三支队开赴平、津、保三角地带,开展游击战争。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余秋里奉命率独立第3支队开赴晋西北,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11月,他主动要求将第3支队缩编为第358旅第8团,将多余人员补充到兄弟部队,自己任政治委员、团长,率部在冀中地区坚持游击战争。

  民国三十年(1941年)5月,余秋里率领率120师358旅第8团开赴宁武地区,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开辟和创建了以宁武为中心的管涔山革命根据地。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日,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集结兵力准备进攻延安。余秋里又率部回师陕北,守卫延安南大门。在驻防期间,第8团与其他部队一起开展大生产和大练兵运动。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余秋里任120师358旅政治部主任,经常深入连队,了解情况,注意发现典型,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取得了很好成绩。在大练兵活动中,他提倡能者为师,选拔战士中的射击能手、投弹能手、刺杀能手担任教员,开展了“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的群众性练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部队训练质量。余秋里总结和推广“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的群众练兵方法[2]受到中央军委的表扬。毛泽东指出,这一练兵方法“是突破历史的新创造”。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余秋里任晋绥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4]1945年8月,余秋里升任第358旅政治委员。余秋里和黄新廷率358旅挺进晋西北,参加对日军的大反攻,连续攻克孟门、柳林、离石等城镇,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余秋里抗战八年,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随后,他原所在的第8团部队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1师第1团。贺龙高兴地说:“八年抗战,余秋里打出了个天下第一团。”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余秋里任晋绥野战军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保卫延安、西北三战三捷、出击陇东、收复三边、围攻榆林、沙家店、清涧等重要战役战斗。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冬,率先运用诉苦和三查方法领导全旅新式整军运动,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先后参加解放黄陵、宜君、旬县、邠县、凤翔、宝鸡、渭北、荔北等战役战斗。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军一师政治委员,6月起任第一军副政治委员。9月,青海解放后,兼任青海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青海军区副政治委员。[2][4]

  建国之后

  1950年1月起,余秋里任中共川西区党委委员、常委。

  1950年10月起,任西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

  1951年起,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

  1952年2月起,任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常委。

  1954年12月至1955年9月,任解放军总财务部第一副部长。

  1955年9月至1957年5月,任人民解放军总财务部部长。

  1955年1月至1957年5月,任总财务部党委书记。

  1957年5月至1958年3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党委第二书记。

  1958年2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与几万大庆人共同战斗,按照毛泽东思想和党的优良传统,组织大庆油田的开发和建设,为中国根本改变依靠“洋油”过日子的情况,为国家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会战中,提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发现、宣传和培育了先进典型“铁人”王进喜。
  1958年5月至1965年2月,任石油工业部党组书记。

  1959年9月,在大庆地区发现石油资源以后,兼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

  1964年12月至1970年6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领导中央“小计委”工作。

  1966年9月,经毛泽东批准,中央决定由他和谷牧协助国务院领导抓经济工作。

  1970年6月至1975年1月,任国家计委革委会主任、国家计委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5年1月至1982年5月,任国务院副总理。

  1975年1月至1980年3月,兼任国家计委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党组书记。

  1977年8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9年3月起,任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

  1980年2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0年3月至1982年5月,兼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1982年5月至1983年6月,任国务委员。

  1982年9月至1987年11月,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其间:1982年10月起任总政治部党委第一书记、书记。

  1983年6月至1988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2]

  1987年11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1999年2月3日11时2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微信扫一扫,查看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