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汉(1913—1988),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周家坳村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作战科长、八路军旅参谋长、解放军军长、海军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员、海军顾问等职,参加了黄麻起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长征、百团大战、神头岭战斗、林南战役、同蒲战役、临浮战役、汾孝战役、洛阳战役、豫东战役、挺进中原、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四兵团十三军军长、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等职,参与领导和组织建造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工作,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倾注了全部心血。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1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中文名周希汉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周家坳村出生日期1913年8月27日逝世日期1988年11月7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中共中央党校、军事学院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参加黄麻起义

  参加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参加七亘村、神头岭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参加闻夏、临浮、吕梁、进军豫西、洛阳、宛西、宛东、淮海等战役

  参加渡江、广西、滇南战役展开

  军衔中将(1955年)

  目录

  1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建国以后

  2主要成就

  3重要事迹

  ▪掩护首脑

  ▪消灭一旅

  ▪打垮黄维

  ▪毙俘众将

  ▪海军专家

  ▪海防建设

  ▪主席塑像

  ▪培训越军

  4特殊经历

  ▪开除回乡

  ▪被灌辣水

  ▪险被冤杀

  5人物轶事

  ▪看相批字

  ▪隔河望父

  ▪绰号瘦子

  ▪蹲坑吸烟

  ▪三位女性

  ▪述而不著

  6亲属成员

  7所获荣誉

  8人物评价

  9后世纪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周希汉,1913年8月27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周家坳村。[1]1927年11月13日参加黄麻起义。[1]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麻城县独立营通信班长,独立团通信排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十三师三十八团共青团委书记,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九军作战科科长兼教导队队长,第三十一军作战科科长兼教导营营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1935年3月,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强渡嘉陵江,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1-2]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作战股股长,补充团参谋长,三八六旅参谋长兼太岳军区参谋长,南进支队司令员,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创建冀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神头岭、林南等一系列战役、战斗的组织指挥。[1-2]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军长。参加了同蒲、临浮、晋东南亚、汾孝、络阳、豫东、挺进中原、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一系列战斗、战役,取得生擒国民党将领六十一人的战绩。[1-2]

  建国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十三军军长

  1960年,周希汉(右二)在南海舰队

  1960年,周希汉(右二)在南海舰队[3]

  兼滇南卫戍司令员、滇南二委第二书记。[1]

  1955年,周希汉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1958年底,周希汉任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

  1963年3月,张学思接任海军参谋长,周希汉才真正放下参谋长的工作。其间,他组织并参与了中国第一次导弹试验;参与并筹划了总参组织的以原子战争为背景的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等诸多大事。

  1988年11月7日,周希汉因骨折住进医院。谁都没有想到,深夜2时许,周希汉却突然去世,享年75岁,骨灰安放在麻城市革命公墓。[1]

  主要成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七亘村、神头岭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参与指挥香城固战斗,参与领导开辟和发展岳南等地区抗日根据地。积极组织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本侵略军的扫荡。

  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挺进豫西和陇海西段战役、平汉破击战役、洛阳攻击战役、宛东宛西战役和徐州外围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广西战役、滇南战役等许多重大战役。

  建国以后,周希汉调到海军工作,是海军创建初期的领导人之一,参与指挥击沉国民党海军护卫舰“太平”号战斗、解放一江山岛战斗和辽东半岛抗登陆军事演习,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倾注了全部心血。他在兼任国务院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电子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期间,参与领导和组织建造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工作。1973年胃癌手术后,他还始终关心着海军建设、积极出谋献策。[4-5]

  重要事迹

  掩护首脑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发起后,日军出动精锐部队报复,直扑卷屿沟,攻势凶猛。八路军前指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首脑机关正撤至卷屿沟,仅有一警卫营掩护,情况万分危急。第十六团于羊儿岭与日军激战半小时,主阵地失守。刘伯承正愁手边无兵可调,忽闻周希汉率部赶至羊儿岭,与日军接火。刘帅舒口气曰:“好了,这下是赵子龙来了。”[7]

  周希汉率部勇夺羊儿岭,阻击日军至黑夜。刘伯承在总结正太战役时,表扬羊儿岭战斗“起到了掩护首脑机关转移的重要作用,并使左右两翼得以安全转移。”

  消灭一旅

  1946年9月22日,国民党军第27旅和第167旅被晋冀鲁豫野战军包围在浮山一带。胡宗南立刻命令其号称“天下第一旅”的第1军第1旅前往救援,正中解放军“围点打援”之计。担任打援主要任务的是周希汉的第10旅。

  国民党军第1旅前卫第2团刚到官雀村,就被陈赓兵团的第11旅包围。第1旅旅长黄正诚恼羞成怒,率领其第1团杀奔过来。在陈堰一带,被周希汉的第10旅第30团迎头拦住。黄正诚发动几次攻击,均被周希汉打垮。

  双方激战到天黑,黄正诚被迫将部队撤进陈堰。周希汉立刻抓住战机,指挥其28、29、30团利用黑夜将敌人团团围住。经过一夜战斗,黄正诚的“天下第一旅”彻底被消灭。

  国民党军整编第一师第一旅,装备精良,能征善战,号称“天下第一旅”。旅长黄正诚,曾留学国外,授中将军衔。

  天下第一旅被歼灭,轰动了朝野。刘伯承于晋冀鲁豫军区干部会上曰:“同蒲方面打得很好!中央夸奖说‘这一仗出乎意料之外’”。

  1946年9月26日,延安的《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向太岳纵队致敬》的社论。社论曰,此役“与中原部队的胜利突围、苏中南下的七战七捷,陇海路与晋冀豫歼灭蒋军同为光辉胜利。对于粉碎蒋介石进攻、争取国内和平民主,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我们欢欣庆祝之余,特向太岳纵队全体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礼!”[8]

  打垮黄维

  杨围子,是双堆集东南最后一个据点,拿下杨围子,解放军军就可以直捣双堆集黄维兵团部了。

  驻守场围子的是蒋军14军军部和所属第10师、第85师残部。14军是蒋介石嫡系部队,装备好,战斗力也较强。但在解放军的猛烈打击下,14军已丧失斗志,所据守的几个村庄,都一一被解放军攻占。最后,只剩下杨围子军部所在地了。

  随着包围圈日渐缩小,14军军长熊绶春焦急万分,眼看着露天工事里躺满了伤兵无人管,上千匹的牲口大部打死在外壕,饥饿的蒋军士兵,用刀割马肉充饥,这一副山穷水尽的惨相,他悲不能抑,竟坐在掩蔽部里不时地掩面饮泣。他的参谋长梁岱,在浍河南岸溃败时,曾被解放军俘虏过。梁岱当时冒称军部的书记官,解放军就把他放了。释放时给他一封劝降书,要他交给熊绶春。熊绶春不接受投降,指望凭杨围子四周的开阔地进行顽抗,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周希汉采用了“壕沟战术”。即在场围子东面、北面、西面挖了许多条交通壕,逐日向杨围子逼近。

  1948年12月11日,周希汉指挥的部队在杨围子周围挖成了连接贯彻的交通沟网,把熊绶春的14军围在中间动也不能动了。

  12月11日下午4时,对杨围子的进攻开始了。解放军上百门榴弹炮、野炮、山炮、迫击炮的炮弹,就像下雨似地落入国民党军前沿阵地和纵深阵地,整个杨围子成了一片浓烟火海。随着硝烟,解放军突击队发起冲击。

  前后不过十几分钟,杨围子阵地就被解放军全部占领。

  周希汉率十旅西攻砀山,东斩津浦,阻敌北上,滞敌东援,首克李围子,继克沈庄,再克杨围子,连战连捷。

  12月13日,进攻黄维兵团东北方向最后据点杨文学庄。黄维对所部下了死命令:“战则生,退则死”。周希汉所部进攻失利,伤亡严重。陈赓前来督战,与周希汉言:“你别难过,这一战打完了,损失多少我给你补多少?”周希汉以手附陈赓耳曰:“不必,我还有一个十旅呢。”原来,周希汉于豫西第十旅留守处和教导队埋伏了数千军,以备关键时刻用。陈赓大喜,挥拳击其胸:“你这小子!”周希汉终克杨文学庄,黄维兵团被歼。

  周希汉晚年常说:“黄维虽不是我旅捉的,但他是被老子打垮的!”

  毙俘众将据统计,在解放战争中,周希汉直接指挥部队共毙俘国民党将级军官64名。其中,活捉敌中将7名,他们是“天下第一旅”旅长黄正诚、整编第15师师长武庭麟、副师长姚北辰,伪青年206师师长邱行湘、副师长符绍基,粤桂边“剿总”总司令喻英才,国民党第8兵团司令唐尧。击毙敌中将2名,即14军军长熊绶春、42师师长石建中。毙俘敌少将55名,他们是:“天下第一旅”副旅长戴涛、1团团长刘玉树、整编第15师副师长杨天民、5兵团参谋长李英才、8兵团参谋长马岳骏、8兵团第8军军长曹天戈、14军副军长谷炳奎,阎锡山第4纵队司令张荣汛等等。至于毙俘敌校尉军官及其匪兵,更是数不胜数。[7][9]

  海军专家

  建国后,周希汉任海军参谋长职时,曾向海军党委建议在海军机

  1957年3月3日,毛泽东接见周希汉

  1957年3月3日,毛泽东接见周希汉[7]

  关和高级军官中举行导弹装备的技术讲座,并请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海军党委讲课。

  周希汉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组织进行的苏制“小火山”型岸基导弹实弹射击试验,试验成功。

  周恩来总理向外宾介绍周希汉将军言:“中国海军参谋长,海军专家周希汉,希汉中文的意思是少有的英雄。”[7]

  海防建设

  建国初,北京有顺口溜曰:“海军的大庙,空军的楼,总后的礼堂第一流!”

  海军的大庙,即为海军办公大楼,绿色琉璃瓦顶,高柱大墙,巍巍气派。

  设计者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工程具体组织者和指挥者为时任海军参谋长的周希汉,负责中国大陆海防工程全面建设。[11]

  主席塑像

  海军大院立一毛泽东挥手塑像,亦为周希汉于文革中组织指挥之工程。塑像高12.26米,象征毛泽东生日12月26日;底座5.16米,象征“五一六通知”;身高7.1米,象征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李作鹏任海直机关“毛主席塑像办公室”的主任,周希汉任副主任。

  海军大院的主席像是1968年底开始做,当时海军司令苏振华,政委李作鹏非常重视,由周希汉副司令亲自组织,从设计到完工搞了近一年,毛主席挥手姿态设计初稿后,海军领导要求很严,集体审看小样,通过后做了两米左右的定稿像,然后放大翻石膏模子再用汉白玉分段雕刻。为了石刻段块合理,毛主席上半身和手臂是连在一起,用一整块石头雕成,全身一共用三块整石组合而成。这座像一直保留到现在,是一座艺术效果较好的雕像。

  培训越军

  1950年春,周希汉奉命接受培训和装备越南人民军任务。他严格训练,严格要求,越军军事素质迅速提高。4个月后,陈赓来考核验收,获良好成绩。据说,周希汉训练的部队,后成为越军抗法之主力。更有趣的是,1979年南疆自卫反击战中,越军凡遇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三军便不战而退。听到这个消息,周希汉开玩笑说:“哪有徒弟打师傅的!”[7]

  特殊经历

  开除回乡

  1931年3月,张国焘等人来到鄂豫皖,成立了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开始了党内“大清洗”。

  周希汉被请进了保卫局办公室。有人揭发,他是个混进红军队伍的富农。大约一个月后,周希汉被迫缴出了包括军服在内的所有物品,得到了一身便衣,还有一张路条。上书:“周希汉系富农出身,开除回乡生产,沿途放行。”

  为了讨回自身清白,更重要的是周希汉不愿离开红军,他决定回老家湖北麻城开具证明。

  周希汉费尽周折,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拿到了麻城苏维埃开出的证明。上书:“周希汉家有佃田若干,靠佃田为生,是贫农,不是富农,他要求回红军。特此证明。”

  可当他怀揣这件法宝找到部队时,竟无处安身,他只好到伙房帮厨。洗菜淘米,担水劈柴,什么都干。晚上还帮着给养员记伙食账。

  不是第二天就是第三天,开过饭,他正在埋头清扫厨房,有个人走了进来。问:“还有锅巴没有?”

  他听这声音好熟,一抬头,老天,是老上级徐向前!看见穿着便服、样子有些狼狈的周希汉,徐向前先是一愣,然后关切地问:“怎么搞成这个样子?”

  这一问,问得周希汉眼圈都红了。他忙从怀中掏出那份证明,把自己的遭遇说了出来。

  听完后,徐向前立即找到张国焘,有些生气地说:“周希汉还是一个小孩,不懂什么事,跟着我工作时很积极,怎么会是改组派和富农分子呢?”随后徐向前把周希汉留在了机关,给徐向前当书记员。[12-14]

  被灌辣水

  1932年,蒋介石亲统大军对鄂豫皖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张国焘当时正沉浸在黄安、苏家埠等战役胜利的欣喜之中,认为反动军队不堪一击,不仅不让连战疲劳的方面军主力适时休整,做好反“围剿”的准备,反而强令部队去打麻城。结果麻城没打下来,西线“围剿”的敌军攻势凌厉,根据地腹地告急。张国焘这才下令撤麻城之围,又命已经更加疲劳的红军主力去迎头将西线之敌击退。

  “瞎指挥!”周希汉发了几句牢骚,“我们应当转移到机动位置,趁着敌人举师清剿之机,引诱他一路深入到对我们有利的地点干掉,然后各个击破嘛。这样把部队拉上去要吃亏的。不该打的去打,不该保的去保,搞的什么名堂?”

  有人告了密,并且反应他在苏家埠战役后丢失过一批战利品——手枪子弹。保卫局马上报告了张国焘。

  张国焘又惊又怒:“好大的胆子,敢在背后这样讲我!会不会是有人指使的”他下令严加拷问,“灌他辣椒水。”被绑在条凳上的周希汉,拼命地挣扎,拼命地大喊大叫:“我不是改组派呀!”“我不是反革命呀!”没容他叫出第三声,混浊的辣椒水便灌进了他的口中。

  刚灌下去,徐向前便闻讯赶来了。他把张国焘请到一边的房子里,解释了“丢失子弹”事件只不过是警卫排长从周希汉保管的子弹里拿走了点没打招呼。他以党性原则担保周希汉并不晓得领导层有关决策的意见分歧。指徐张在对待国民党军围剿上观点相左。“最多是个自由主义的问题嘛,他是我的书记员,我以后严加管教就是。”

  大敌当前,张国焘勉强给了徐向前个面子。周希汉这才醉酒般地被架走了。[12-14]

  险被冤杀

  西线的敌人没有被击退,方面军主力却受到大量消耗。苏维埃中心七里坪也丢了。大军一路东撤,始终没有摆脱被动的局面。9月27日燕子河会议后,打下应山并以该地为依托的战略意图也没能实现。狂妄轻敌的张国焘被敌人的凶狠吓得惊慌失措。他明知被动局面是由他造成的,却无论如何不愿意承认,也惧怕和恼恨别人说穿了这一点。看见曾经背地说他“瞎指挥”的周希汉,他心中陡然生出了杀机。

  张国焘认为周希汉在总部为他安排的房子孤零零的,易受敌机轰炸是谋害他。张国焘兴师问罪,周希汉硬邦邦地甩出一句:“我没有要谋害你。你想怎样就怎样吧。”张国焘扬了扬下巴,手随便朝一个方向指了指:“处决,马上!”周希汉便被反剪双臂押出了院子。

  周希汉被押到荒凉冷寂的河滩上,他意识到,最后的时刻到了。他应该喊口号了。于是,他扯开嗓门,用尽了平生的力气喊起来:“共产党万岁!”

  正在这时,河滩上游方向传来一声喝问:“你们在干什么?”随后便有两人赶了过来。来人是徐向前总指挥和政委陈昌浩。

  原来,徐向前和陈昌浩正在河滩上散步,听见有人喊“共产党万岁”就赶过来。走到近前,看见被绑着的是周希汉,两人都有些吃惊。有人向徐向前报告说,奉张主席之命“处决改组派”。徐向前没有理睬那人,却问周希汉:“怎么回事?”

  周希汉的脖子还在梗着,气哼哼地说:“张主席说我安排的房子要遭到敌人飞机轰炸,是有意谋害他。”

  徐向前同陈昌浩对视了一眼,徐向前喝道:“放了他。”

  没人动手。“我说放了他!张主席那里我去讲!”徐向前不满地提高了声音。[12][14]

  绑绳被解开了。[13]

  人物轶事

  看相批字

  周希汉,湖北麻城人。父名周企耀,佃农。前妻因病早夭,36岁续弦,40岁得子希汉,三世单传。将军出世后,有风水先生为其看相曰:“此子有王侯之相,傲物之形,奔忙之命。”

  陈赓大将曾为周希汉“批八字”曰,“周希汉是癸丑年生的,‘癸’不得了。天在人头上,他这个家伙敢叉开双腿,把天骑在下面。这么大的脾气,谁敢惹他?”[15]

  隔河望父

  1937年,周希汉父亲闻知国共合作,变卖家产作盘缠,赶着自家养的八头小猪上路寻儿。盘缠尽后卖猪,行一程,卖一猪,再行一程,再卖一猪。至黄河,卖第八头猪后,遇劫匪,人伤财尽。父亲只得遥望黄河北,呼唤儿子。[16]对岸就是正在撤离的红军部队,而他却被滔滔河水挡住去路,正没法渡河时,可巧的是眼尖的他竟然在众人中发现了儿子的身影,一阵喊叫,周希汉也竟然听见,结果父子俩隔河相望,滔滔河水滚滚东下,父亲情急而哭号,但周希汉喊了几句“保重”,还是随着部队毅然走了。[17]后,其父一路要饭回家,大病不起。[16]

  绰号瘦子
    红军时期某日,通信连长谢家庆俘虏一国军军官,奇瘦无比。周希汉见之,与其比肩而立,大喜曰:“这狗日的比老子瘦多了。好了,老子不是天下第一瘦了。”

  1930年,徐向前元帅初见周希汉,叹曰:“长得单薄些。”周希汉对曰:“将在谋而不在勇,关云长身材高大,不也打败吗?诸葛亮、庞世元长得如何?不也打胜战吗?”元帅闻之暗喜,继指地图考将军。是时,将军不识地图为何物,即答道:“我看不懂。你能教我吗?”徐帅闻之又喜。将军又曰:“我肯定能学会,没有学不会的本事。”徐帅大喜,以掌拍其脑曰“是块好料。”

  抗日战争时期某次开会,有人提及周希汉,毛泽东问;“就是险些被张国焘砍了脑壳的那位嘛,听说打起仗来很会动脑筋。”陈赓大将对曰:“他有个绰号呢,叫瘦子!是我给他起的。”并用两手比画:“喏,这样瘦!”主席哈哈大笑,曰:“我见过,我见过。”八路军三八六旅旅长陈赓、政委王新亭、参谋长周希汉。陈赓腿有伤残,人称“瘸子”;王新亭高度近视,戴眼镜,人称“瞎子”;周希汉奇瘦,人称“瘦子”。故而,三八六旅人皆称之为“三子部队”。

  周希汉身经百战,全身无一弹创枪洞。[20]人谓周希汉命大福大,周希汉则言:“人瘦,目标小,敌人打不着。”周希汉身边之参谋、警卫、司机亦无一人有负伤记录。[19]

  抗日战争时期,太岳区曾流传歌谣云:

  小日本,你听清,太岳山上有陈赓。

  小日本,你别捣蛋,让你碰上周希汉。

  蹲坑吸烟

  周希汉,烟龄长,烟瘾大。

  七八岁沾烟,参军后更是手不离烟。

  周希汉有“三不抽”:一是睡觉不抽;二是在队列前不抽;三是晋见首长时不抽。

  抗日战争时期,周希汉发明了“蹲坑吸烟法”,即挖一土坑,掩半身,蹲其间,以大衣蒙其头吸之,二百米内不见亮光。据云,此法被各部队烟民们普遍推广。

  建国后,周希汉每月买四条烟,三条自己用,一条招待客人,由警卫员保管。

  周希汉晚年开始戒烟,随身携小旅行剪,一支烟吸三口,便以旅行剪剪灭烟头,而后再吸,逐次减少数量。

  三位女性

  川妹杜鹃

  1933年7月上旬,红四方面军扩编,下辖第四军、第九军、第三十军、第三十一军等4个军,周希汉由书记员改任第九军作战科科长。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决定强渡嘉陵江、涪江,开始长征。

  渡江,需要船只。身为作战科科长的周希汉,工作开始连轴转,深入当地,动员船工支援。

  在涪江边上,发高烧的周希汉突然眼前一黑,昏了过去。等周希汉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船上,旁边还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

  周希汉本要开口向她借船,但女子却先开了口:“听说红军里有女兵,真的?”

  显然,女子知道周希汉是红军。因此,周希汉就如实相告:“有,当然有。各军医院里有很多,她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连死都不怕的。”

  这一下,女子的脸无比灿烂起来:“我跟你去当红军,你们要不要?”

  周希汉没有想到她会问这个问题,不过,还是附和道:“要!怎么不要?”

  通过交谈,周希汉知道姑娘名叫杜鹃。周希汉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开口向杜鹃借船。

  杜鹃还是那股川妹子的辣味:“借船可以,但要带上我。”

  周希汉想,打仗怎能让女子上前线呢,于是说:“打仗是男人的事。再说,你不是要参加红军吗?我们红军有纪律的,你得服从命令。”

  杜鹃回答得很干脆:“我现在还不是红军嘛!”

  “那你更要听招呼。这是军事行动,是打仗!”周希汉解释说。

  杜鹃则不依不挠:“你这个忘恩负义的!我家的船,不给你用!”

  周希汉说:“可以,你的船我们不用了!”

  这一下,杜鹃傻眼了,乖乖地让了步:“我是说着玩的嘛!”

  几天后,渡江开始。忙于作战部署的周希汉,怎么也没有想到,目送第一梯队红军离岸后,突然发现船上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杜鹃,杜鹃上了第一梯队的船。

  第一梯队接近对岸时,周希汉立即上了第二梯队的船。不足一里宽的江面,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对岸的守军已被打垮,红军缴获了大量船只。突击营长跑到刚刚踏上岸的周希汉面前,什么也没报告,把周希汉引到那条熟悉的船上。船舱里躺着杜鹃。

  杜鹃见到周希汉时,已不能说话,眼睛却死死盯着他,搭在胸前的左手拼命地拽衣襟上的纽扣。周希汉不知是该阻止她还是该帮她。她的衣襟已被扯开,贴身的肚兜上,当胸绣着一朵绚丽的杜鹃花,花下面是用丝线绣的核桃大的一个“周”字。

  家妻郑氏

  杜鹃的死,让周希汉想起了“周郑氏”。这个与自己结婚却没有谋过面的“妻子”。

  事情是这样的,周希汉在“肃反”中被定为富农成分,带着“开除”的路条,回到了故乡湖北省麻城县,找到了麻城苏维埃的主要负责人徐来贵,讲述了自己被“开除”的经过,要求开一个“贫农”的证明。徐来贵以“得向组织报告”为由,没有立即开证明。周希汉只好回家等候。这一下子,可把周希汉的父亲周祁耀高兴坏了,莫不是老天把这个三代单传的儿子送回来续香火啦?!于是,周祁耀开始张罗着为儿子物色对象。女家姓郑,年长周希汉两岁。周祁耀还和亲家换过了庚帖。遗憾的是,这位姓郑的女子,没有大名,连周希汉若干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也只能称她为“周郑氏”。

  当周希汉从徐来贵手上拿到“周希汉家靠佃田为生,是贫农,不是富农,他要求回红军”的路条时,父亲周祁耀则为周希汉择好了良辰吉日。当天,周希汉“听凭”父亲的摆布,在吹吹打打中拜了堂。

  夜静时分,周希汉逃离了洞房,回去当红军。

  夫人周璇

  1937年,国共开始合作抗日,周希汉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作战股股长。到了1939年,周希汉已升任三八六旅参谋长。他的婚姻问题引起众人的关注,旅长陈赓、副旅长李成芳都在中间穿针引线。

  李成芳通过夫人李平,给周希汉介绍了在太岳行署当秘书的周璇。周璇是太岳地区有名的一朵花。尽管周璇也有这个意思,但17岁的她没有打算过早地把自己嫁出去。

  就这样,周希汉和周璇之间的交往,不温不火,让人十分着急。

  最着急的要数旅长陈赓了。当陈赓听周希汉说,“周璇要等周希汉打完这一仗再考虑”时,便说:“28岁的参谋长,不能老打光棍呢,我看立马举行婚礼!”

  旅长有话,组织上马上行动起来。当晚,准备炒几个菜,吃顿饭,就算结婚了。可当陈赓向周璇宣布“组织决定”时,周璇却说了一声“不行”。

  陈赓说:“什么不行?结婚嘛,现在结,回来结还不是一样?”

  周璇涨红了脸解释说:“我并没有说等他(周希汉)回来就一定跟他结婚,只是对他说,结婚的事回来再考虑。”

  陈赓哈哈大笑起来:“回来再考虑不就是考虑结婚嘛!没有什么两样。周璇同志,共产党员‘言必信,行必果’,你要对自己讲的话负责任。别看周希汉是个老实人,你对他可不能稀里马虎的。”

  这时,李成芳夫妻来了,周璇不说话了。陈赓认为她默许了,便抽身走了。

  快到入酒席时,陈赓得到报告,周璇不见了。陈赓一愣,想了想说:“先不要声张,赶快派人去找。”

  周璇并没有走远。她只是觉得心里乱糟糟的,到外面去理理头绪。最后装着让周希汉的警卫员找到了的样子,回去参加了婚宴。

  婚宴很热闹,热闹完了,就是进洞房。可是,一进洞房,周璇就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周璇一哭,周希汉只好退了出来:“不要太难过,抓紧时间休息吧!”

  周希汉没有埋怨周璇。第二天晚上,周璇仍旧是哭。无奈中的周希汉诚恳地对周璇说:“你不要难过。这件事怪我没有处理好。我对不起你,现在正式向你道歉。你没有想通,我可以把你送回去。想不通,我们可以不做夫妻。我不会勉强你。咱们还是同志。你晓得的,我们虽然进了这里,我们两个连手都没有握过嘛!”说完,周希汉又退了出去。

  这番话,本已打动了周璇,可是周希汉自动退了出去,总不能让周璇上前拉住他吧?!更糟的是,第三天晚上,由于次日部队就要出发了,需要参谋长处理的事太多,周希汉一夜没回洞房。而周璇开始还怀着羞怯和不安的心情等周希汉,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便生起了怨气。第二天,她“离家出走”了。

  后来,周希汉从前线返回太岳区,两次派警卫员去接周璇,都无功而返,周璇不肯回来。陈赓知道后,提醒周希汉,要亲自去接。于是,周希汉只好亲自去了一趟太岳行署。行署副主任和两位处长出面做工作,找周璇谈了话,才把周璇接回来。[21]

  述而不著

  周希汉晚年述而不著。

  周希汉言:“兵是兵,将是将,帅是帅。光杆司令打不了仗,一群兵也打不了仗。是兵不能讲是将,是将不能讲是帅,有多少功劳是靠自己讲的?”

  将军又言:“就那么一仗,司令写文章讲是司令指挥的,政委讲是政委指挥的,副司令又讲是副司令打的。一仗成了三仗。多荒唐啊!历史不是写出来的。”

  1987年5月,周希汉将军离休。

  同年秋,解放军军事博物馆为纪念建军六十周年,举办老将军书画展,将军送展作品为书法立轴,七个大字:铁马金戈入梦来。

  亲属成员

  父亲:周祁耀

  长子周太安

  长子周太安[22]

  夫人:周璇,原名柴英,山西省荣和县(今万荣县)人。[21][23]

  长女:周鄂,1943年3月,未满两个月,夭亡于行军途中。

  次女:周晋,与周鄂孪生,1943年3月,未满两个月,夭亡于行军途中。

  长子:周太安,1944年9月1日生。周希汉解释:孩子怀孕在太岳,出生在延安,取了太岳的“太”和延安的“安”,组成“太安”这个名字。[22][24]

  次子:周太阳,1946年8月28日早晨生。

  三子:周南征

  四子:周抗援

  小女:小名周娇娇,大名周晓红。

  所获荣誉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2]

  人物评价

  新华网:周希汉“立身有傲骨,打仗如绣花”。[25-26]

  人民日报:周希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在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转战南北,身经百战,历尽艰辛,鞠躬尽瘁,为党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在极端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周希汉同志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发扬不畏强敌、英勇善战、能打硬仗的作风,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战绩卓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海军创建初期的领导人之一,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倾注了全部心血。他在兼任国务院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电子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期间,以党的事业为重,排除林彪、“四人帮”制造的各种干扰,参与领导和组织建造我军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工作。为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为捍卫祖国的领海主权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4](《人民日报》1988年12月6日)

  

微信扫一扫,查看详细介绍